安吉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律师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律师文集 交通安全

一个普通交警眼中的越南交通

2013年12月30日  安吉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律师   http://www.fsjtsglaw.com/



九月初的一天,我独自一人去了越南。在越南十二天的行程中,我从南到北、从河内至西贡横穿了整个越南,这个极具异域风情的小国,无论是亚热带的气候、还是纯朴的民风,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,但以一个普通交警的身份来说,我更感兴趣的是它的交通状况。
一、骑在摩托车轮子上的城市
如果说越南是一个骑在摩托车轮子上的国家的话,那河内就是骑在摩托车轮子上的城市。初到越南首都河内,满街川流不息的摩托车便映入眼帘,人行道上也停满了成排的摩托车,街头上更是成群摩托车涌动的车流汇成的海洋。摩托车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交通工具,据估计有300多万人口的河内就拥有200万辆摩托车,并且每年还以22%的速度增长。无论在河内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,摩托车无处不在,男女老少都是飙车手,在河内的中心城区,摩托车已泛滥成灾。
河内的街道狭窄,基础设施老化,使得交通十分拥挤,一辆时尚的摩托车,不但能够解决交通问题,并且也已成为日渐富足的河内人所追求的一种身份,一份荣耀。首先 摩托车因其车身轻巧灵活,就是在汹涌的车流中也能“行进自如”,停车占地面积又小,因此备受青睐;其次就是在河内,摩托车价格低廉,从300美元至2000美元不等,合理的性能价格比也是人们将它作为首选交通工具的原因之一;还有就是在河内,摩托车的上牌费用不高,税费更低只要几美元,也为摩托车的增长提供了市场;另外像越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给骑摩托车的人带来的舒畅等等,都是摩托车迅速蔓延滋长的原因。据住宿旅馆的经理介绍,河内的摩托车占交通工具的80%。所以在河内,鲜见公交车,“的士”也是需要电话预约,自行车更是没了踪影。
河内摩托车的款式大都是90c至125c自动三档车,也就是国内最早“重庆雅马哈”的雏形,摩托车的品牌,多年来一直是日产“本田”“铃木”一统天下,自从99年中国摩托车“嘉陵”首先进军越南市场后,国内其它企业蜂拥而止,才打破了日产车垄断的格局。中国摩托以“嘉陵”“宗申”居多,价格只及日产摩托的1/2或1/3,而且造型美观、质量可靠,深受越南中低层消费者的青睐,使得原来的“奢侈品”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。
虽然摩托车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便利,但摩托车的安全隐患、污染、噪音等,也使政府意识到摩托车泛滥所带来的危害,近年来已经在限制摩托车数量:如登记摩托车必须有驾驶证,一个人不允许登记多辆摩托车,大排量摩托车不准入户等,并且通过征收100%的关税等办法来控制中低档摩托车的涌入。
二、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反差
越南交通的公路干线贯通南北,形成了以河内和西贡为中心的南北交通网。越南全国公路总长14万多公里, 南方公路比北方公路路面宽、质量好,平原地段的公路多以防洪堤为路基,山区公路路面狭窄,弯急坡陡,不便行驶。 战争期间,越南道路系统遭严重破坏,近年来虽已逐渐恢复,但基础交通设施依然陈旧,混凝土浇注的路面只占整个公路里程的1/10,大部分是沥青路面,路况最好的国道连我们国家的三级公路都不如,相对不算太饱和的机动车拥有量,公路勉强可以满足需求。
越南的第一站我就领教了坐中巴车的辛苦。从芒街到下龙湾,我挤在当地人乘坐的短途中巴车上,虽然过道上都挤满了乘客,但我对韩国“现代”车的质量略感放心,在200多公里被当地人称为“桑拿路”崎岖山路上,路窄、弯多、坡陡、路颠,但当地驾驶员照样把它开的飞快,本地人是早已适应了这种颠簸,只苦了我这个初来乍到的“老外”。
在越南,无论城市、乡村还是国道,红绿灯、交通标识等都比较少,几乎没有隔离带、安全岛,机动车、非机动车、行人都没有用拦杆进行分隔,一般来说,这种混合式交通状态极易发生事故。虽然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,但走遍越南南北,耳闻目睹的道路交通事故却不多。
越南车辆等次的两极分化严重,民富国穷是越南的特色,既有少数国外进口的“奔驰”、“丰田”等豪华轿车,也有中国产的“红旗”“海南马自达”,更有本土叫不出名字的组装车,大部分家庭还是属于“摩托车一族”。从事旅游的大巴车况较好,空调强劲,大都是韩国产的“大宇”、“现代”,而奔跑在乡间的小客车,我就不敢恭讳了,属于“除了喇叭不响全身都响”的那种。在越南的十二天,我从南走到北,乘坐过各类大巴、小客、的士、摩的,甚至连一种当地人称作xichlo的人力三轮车我也尝试过,这种乘客在前车夫在后的人力三轮车被我戏称为\"倒骑驴\"。2004年末越南全国汽车总量达75.64万辆。
越南的地势狭长呈S字形,有价值的景点从北到南一字排开,在河内我经过比较,选择了贯穿越南南北的\"骆驼公司\"现代大巴,从河内至西贡近三千公里的行程,只用21美元就可以买一张联票,中途可以在任何地方随便下车,最让人感到方便的是,大巴会将你送到目的地旅馆的门口,你如想往下一站走,只需一个电话告诉你旅馆的位置,同样,他们会到你旅馆来接。更多时候,我会选择坐夜班车,在越南短短的几天,我已经适应了坐通宵车,除了节约时间不算,还省了住宿费,并且夜班车有时候会很空,我可以将脚伸出过道,四平八仰地占用两排座位。
三、稀少的警力和低发的事故
在越南,印象最深的就是路上很少见到交警,虽然对异国同行我很留意,在越南的十二天中,只是在河内、西贡这样的大城市和一些国道上,才有幸能看到交警的身影。越南交警的服装很有意思,制服是黄赭色的,所有的警衔、警花都是红色的,再佩戴上大盖帽,其模样有点滑稽,像我们国内音乐团体的管弦乐队队员。越南对超速行驶查处的比较严,所以路上的交警大都提着一支测速枪,在城市的十字路口,国内已多年不见的指挥棒,在这里照样被交警舞弄的有模有样。
在河内街头,我好不容易看见一个交警。背着手的交警站在路边的树荫下,样子很悠闲,我在一旁整整盯了他半个小时,只看见他处理过一起摩托车超载违章,照例是训斥了违章者几句后,撕了票将收来的罚款往口袋里一塞。也许是我的反常引起了他的注意,他慢慢地踱过来和我搭讪,虽然肤色相同,但他一眼就看出我是老外,所以说话的时候表情很警惕,直到我拿出china police证,我们之间才随意起来。简单的问话使我了解到在越南,警察和军人一样都是最令人羡慕的,交警是个非常好的职业,除了社会地位高、执法环境好以外,待遇也非常优越,工资虽然只有几百块人民币(在当地也算高收入),但隐形收入可观,我问他到底有多少钱,他只是“嘿嘿”的傻笑,脸上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。

虽然在越南适用的是同一部《交通管理法规》,但各地对骑摩托车戴安全头盔的要求不一。在进西贡城区的各个路口,就有交警上路查处骑摩托车未戴头盔的违章,而在河内,你很少能够看见骑摩托车有戴头盔的,男人最多戴一种\"绿锅盖\"(一种类似头盔的军帽)。骑车者中的青年女性多戴着口罩,或用手帕双折后盖住口鼻扎在脑后,把头面部掩盖得很严实。
在越南,考驾证非常严格,一般需要二年以上驾驶经历的才被允许办证,所以越南的摩托车手大都练就过人的本领,即使是疾驰如飞,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。在你横过马路时,就是在摩托车的车流中,你也尽可以放心大胆地穿行,摩托车手在行驶时并不减速,他们会计算好你行走的速度,总会在你误认为要撞上时,车头一拐从你的身后擦身而过,时间精确到零点几秒。过马路最忌讳犹犹豫豫、欲前又止,甚至后退,这时反而容易产生危险。
在河内为应付庞大的摩托车群体,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单行道,交通管理部门以“还剑湖”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单行道,并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,形成城区单行公路网络,虽然河内摩托车数量巨大,但因为循环单行道的设置,有效缓解了城市的拥堵。由于摩托车太多,越南交通法规还规定,其他机动车避让摩托车,路面的2/3或3/4划给摩托车行驶。河内还有一种和国内城市的禁摩正相反的独特管理“绝招”,那就是早7点至9点,晚5点至7点,市内的主要路段禁止小轿车以上的车辆通行,只是为了给上下班时间的摩托车潮让路。虽然摩托车的增多使河内交通管理的压力增大,但由于交通管理者适时地想出了一些对策,所以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并不多,
在河内,我从一份中文报纸中了解到,2003年越南共报告交通事故20774起,只导致12864人死亡,虽然局部地区事故有一定比例的上升,但全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量一直趋于平稳。越南于2001年颁布的《交通管理法规》中,明确目标是将交通死亡减少至每万车辆9人。
表面上看,越南的交通管理警力少、科技含量低,疏于管理,其实交通管理者为了做到事故减少、行车有序也是费尽心机。越南的交通法规和我国的很相似,除了不得超速、超载、疲劳驾驶等等以外,而且很重视对驾车人、车辆的管理和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,我去过的几所学校教室里都挂有交通安全宣传挂图。在越南十几天的旅途中,我所见到的驾驶员都有着娴熟的驾驶技能,行驶前司机会自觉系上安全带,长途车每隔二小时会停下来休息,驾驶员在准备超车或经过弯道、村庄、城镇时,一般都会自觉采取亮灯、鸣号、减速等措施。在越南,驾驶员开车上路必须做到慎之又慎,如发生了交通事故除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外,其所在单位也会对其进行安全考核,并且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。
长此以往,越南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加强,驾驶员都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,路边的行人、非机动车行走都很规矩。所以在越南,虽然道路交通设施不尽如人意,交通管理部门也并非殚精竭虑,但越南的交通事故率一直徘徊在低发水平,交通参与者在交通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安全意识,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,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。